1)第六百一十二章 巴达维亚_天策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南京万里之外,巴达维亚城。

  巴达维亚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自古便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着名海港,当地土人称之为巽他格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

  当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当地土人打败了前来试图殖民的葡萄牙船队,收复了巽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后世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

  不过从广东等地漂洋过海而来的明人习惯称之为椰加达或椰城。福建等地的后来侨民又称之为巴城。

  到了此时,荷兰人统治了这里,便又换上了荷兰的别名巴达维亚。

  荷兰人为了永久占领和管理巴城耗费了的巨资和精力。初期,由于巴达维亚人口稀少,缺乏粮食供应,没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边地区都是荒凉的沼泽地,罕见村庄人烟,当地的土人也是异常的原始,不堪大用。

  这里雨季洪水泛滥成灾,还常有老虎、野猪、犀牛等猛兽出没,同时四周也面临周边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

  荷兰人便耗费巨大的钱粮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石场运来巨石,从东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从当地采集珊瑚石,并从大明东南沿海招募来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劳的工匠,在巴达维亚的废墟上建立起此时巴城的雏形。

  巴城的主要建设工程,如运河与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湾的建造、城墙及防护要塞的修筑大多由大明工匠承包兴建的。华工熟谙制砖和砌砖工艺,令荷兰人甚为称道,同时也对大明充满了忌惮。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巴达维亚周边,荷兰式运河、城堡、市政厅、基督教堂、拉丁语学校和市场区相继出现,一座繁华的荷兰式城堡拔地而起。

  不过到了此时,随着巴达维亚的完工,以及荷兰人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荷兰人对大明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原先依靠大明工匠、移民的态度,直接转变为防范、抵制,甚至的想方设法打压、排挤的态度!

  华夏子民在东南亚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荷兰人到达巴达维亚这里之前,中国的商人在东南亚的地位一直很高。

  据《宋史》记载“中国贾人至者,待以宾馆,饮食丰洁。”,“凡见唐人至其国,甚有爱敬,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以礼待之若故旧。”

  在真腊,“土人最朴,见唐人颇加敬畏,呼之为佛,见则伏地顶礼。”

  在暹罗,“国人礼华甚挚,倍于他夷……若有妻子与中国人同好者,则置酒饭,同饭共寝,其夫恬不为怪,乃曰,我妻美,为中国人喜爱”。

  因为华夏子民普遍拥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够成为当地官员,甚至享有部分法律豁免权。在真腊,法律规定当地土人杀唐人一律处死,而“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