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三章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_飞豹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年代勃列曰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到处推行“有限主权论”扩张之势。这是中国既定的战略目标。但也不能彻底的搞垮苏联,彻底的搞垮苏联也是不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那样会把美国从欧洲的防务中解放出来,缺乏了苏联这个敌人的牵制力量,腾出手来和中国进行对抗。

  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的确是个难度极大的活,毕竟置身在一个历史的过程之中,每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大历史中身不由己的客体。都无法把控全局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历史的进程。

  来自后世的邓峰、李大为这些人知道,后世发生在中苏之间的冲突是来自于对国际共运的领导权之争,和现在只是为了领土资源之争是有着本质上区别的。他们知道,这个时期的苏联领导人大多数都希望中苏关系应该是友好的同志式的,但中国不能当老大,否则实在是对不起列宁创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最为正统的“威名”。

  而邓峰和李大为他们更多的考虑的是社会主义正统不正统无所谓,老大老二也无所谓,始终没把这些“主义”之争当回事。对于国际[***]运动后来的结果,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邓峰在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时间,就向最高首长说清楚了,最高首长不能不借鉴这些经验与教训。

  所以对于邓峰他们的一些做法还是极力的支持的。而邓峰他们这些民族主义者,正是利用这短暂的20多年,最高首长当权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强悍之时,使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为今后中国发展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占有更多的今后发展所需的资源。削弱苏联、解体苏联也是为了俄罗斯这个强悍的民族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再对软弱的中华民族再造成更大的危害。

  所以他们所使用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对苏联真可谓“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把无耻进行到底”。以达到维持中、美、苏这三角关系最佳的度。

  赫鲁晓夫在多数情况下,很少呆在办公室里,或者静静的坐下来,周密地思考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万全之策。而是更喜欢访问莫斯科附近的农庄或疗养院,把时间用在不断地与基层苏联官员、外国领导人或客人的会面上。然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确是将精力集中于工作上,他专心致志地处理各国大使与情报部门送来的电报,读阅大量的关于中国的各方面的资料,为即将到来的中苏之间的谈判做着积极的准备。

  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大为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已经出现在通往旧沙皇立法院大楼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厅那长长的车行道上。赫鲁晓夫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慢慢地站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