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四章 势在必得_飞豹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蒋经国用很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他仔细的听着译员的翻译是否准确,然后接着又说:“对于成立中苏合作经济特区,其实就是大家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实施的办法,就象大家一起种一块地,究竟该怎么种?谁来种?怎么分配所得的收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中苏两个国家都有利,能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例如,西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而中国的农业人口众多,人力资源雄厚,把两个资源结合起来,加以充分的利用,就会极大的促进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的发展。”

  蒋经国拿起了矿泉水润了一下口说:“我们革命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曰子吗,这块地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两国人民能在这一地区友好的相处,共同的合作开发这里,造福于两国人民。建立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区,把这块是非之地,变成两国政斧和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两国人民的长治久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想合作区成立后,一直困扰你们苏联的农业问题就不再会是什么大问题。还有就是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储备都很充沛,双方合作就会使我们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实现强强联合,更加有利于中苏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对于蒋经国的这番解释,赫鲁晓夫和苏联代表团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可以搁置许多争议、避免冲突,能够开启通向未来的和平大门,确立了中苏两国和人民的友好关系。这个关系如果能得到成功发展,这不但对苏联和中国,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是极为有利的。这种方法听起来还是可行的。对西伯利亚进行移民从沙俄时期就开始,进行了100来年也没形成规模,如果按中国的这种设想,最起码可以每年都有一笔不错的分成,粮食问题解决了那可是个大事,如果能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技术解决苏联农副、轻工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就更“哈拉少”了。

  接下来双方在谈判中讨论了有关中国和苏联两国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贝加尔湖以西,北纬53度以南地区,双方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建立中苏合作经济特区的问题。中苏两国政斧就苏联原有在这一地区企业的所有权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方面的意见,在这一地区苏联原有的企业在完成应缴给经济特区政斧的税收后,企业的税后利润归苏联政斧一方所有。对于苏联原有的公共设施,中国按其净资产,以现金,实物或技术,出资50%收购。对于中苏双方在本地区新建的企业,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