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5章 又一个好人_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不透风的牢房,铁丝网上空气仿佛也凝固了。

  就连阳光也似乎无法照进这个阴森恐怖的监狱里。

  狱墙上沾满了岁月的烙印,冰冷的混凝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幽深的牢房里,光线犹如流沙一般慢慢挪动,带着无尽的孤独和绝望。

  丧失了所有自由和尊严,囚犯们不得不在狭小的空间里度日如年,忍受着漫长的等待和无比的煎熬。

  封闭的环境让他们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只有冰冷的铁门和艰难的呼吸声才是唯一的陪伴。

  污浊的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霉味和人体分泌物的臭味,让人感到难以忍受的压抑和丧失。

  除了这些难闻的味道之外,更恐怖的是监狱里充斥着的血腥气息。

  在过去,内务部的监狱虽然恐怖,但好歹不是变态的地方。

  亚戈达认为,内务部最重要的职责是识别奸细和获取有用的消息。

  所以只要达到了上述目的,对于囚犯还算人道。

  但是自从叶若夫接管了内务部的一号监狱之后,他便将这里从审讯室变成了屠宰场。

  叶若夫似乎对于折磨囚犯有一种天生的喜好,他发明了许多审讯手段来对付那些异常顽固的囚犯,当然也有可能是无辜的平民。

  嫌疑人一来到这里,就会被三五成群地分成若干小组,走进散发着异味的漆黑地堡。

  他们首先被喝令面向墙壁接受搜身,然后在“特工”的指引下,步入一个迷宫内转上几圈,直到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为止。

  接下来的节目是所有嫌疑人被强迫观看一些苏联宣传片。

  一般正式开审之前,先要尝试一道“点心”。

  嫌疑人被命令躺在一张牙科躺椅上,一名“牙医”随即将一团药棉塞入他的口腔,一边用强光灯照射他的双眼,一边威胁道,

  “讲真话,还是拔牙?!”

  当瑟瑟发抖的嫌疑人过了这一关后,一名“审讯官”一边挥舞着一支TT33托卡列夫手枪。

  当嫌疑人们一个个如实“招供”之后,他们被命令在一张“悔过书”上签字。

  根据内务部的记录,1931年11月7日,内务部又送来了一批囚犯。

  这批囚犯随即交由叶若夫审讯。

  在审讯过程中,一名男子交待称,他偷窃厂里东西的行为是一种“反苏联阴谋破坏”。

  当一名强忍泪水的女教师拒绝签名时,

  “审讯官”威胁道,如果拒不合作,她的孩子将被抓来,然后当着她的面倒吊起来拷打。

  最终,囚犯们纷纷在一份宣誓效忠苏联的“保证书”上乖乖地签下大名。

  ——于是非常无辜的平民,就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被判“反苏”“阴谋颠覆”罪,他们很可能就发配劳改营中度过漫长的劳工岁月。

  你以为这就是最恐怖的刑法了?

  其实这只是开胃小菜。

  睡眠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所需,苏联时期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