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亲选合意才 百士赴郡县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诸胡实与唐人一样,俱为炎黄之后,及在这个基础上推行至今的唐胡联姻、广招胡酋子弟入泮宫求学、胡人改唐姓等具体办法。

  此道考题,考的就是考生们赞不赞成莘迩的这些解决唐胡矛盾的办法。

  如果是关注时政、或者读过阴师领衔所编之《通史》中言及诸胡起源部分的考生,他们自然便能领会到莘迩出此道考题的目的;但如果是坚持蛮夷之属、非我族类之观点的,不说不录用,至少会失些分。

  第三道题,“论齐伐山戎”。

  齐伐山戎,说的是齐桓公“攘夷”之事。

  这道考题可以和第二道考题看作是一个整体,只通过软的办法也许不能完全的、根本上的解决唐胡矛盾,毕竟唐胡间、诸胡间彼此仇恨、厮杀已然百年,那么,该怎么办呢?莘迩通过这个考题,做个由头,把这个难题抛给了考生们去解答。

  ……

  时间流逝,三份考卷相继发下。

  四百余考生,年纪小者二十来岁,年纪大者四五十岁,或殚精竭虑,字字斟酌;或下笔如飞,不假思索。偌大的考棚里,不闻半点人声,只偶尔有人咳嗽一声,但很快就重归安静。

  考试期间,不止考生不许出棚,考官也不许出去。

  头天还好,到了第二天,宋翩实在是闲得无聊,拈起一份多余备用的试卷,亦作答卷。

  莘迩瞧到,便踱步至他身后,看他作答。

  考题是阴师等编定的,尽管早在考前,宋翩就呈给莘迩看了,但因为他对这次文考压根不上心,纯然是赶鸭子上架,才当了个副考官,故此他还没有细看考题。这时提笔答题,他本来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必应当是下笔如有神,却提笔一答,才发现,莫说后头的算学等考试内容,就是前头的四书五经这块儿的考试内容,他竟也有许多不知。

  莘迩看了会儿,见他答过的试卷上,东空儿一块、西空儿一块,十道题中,得有三四道他都不知答案是何,不觉失笑。

  宋翩乃才发觉莘迩在自己身后,赶紧把试卷掩住,尴尬说道:“近年多读老、释,少涉名教,却是、却是,哎呀,有些生疏了。”

  莘迩笑道:“老宋,这份试卷可不能外露啊。”顿了一顿,扫视了棚中的考生,说道,“要被下边考生知道,你一个副主考官居然还不如他们,老宋,恐将斯文委地矣!”

  宋翩尴尬至极,说道:“是,是。”

  旁边近处有两个考官听到了莘迩、宋翩的对话,相顾窃笑。

  莘迩有感而发,说道:“近代以来,士人多好老、释,佛道之言,自有可取之处,然今中原未复,正壮士奋起之时,清静无为,却非治国之道。故是此回文考,风行海内的老、释之论,我一概不考!望能以此,略微地扭转时弊!”拿走宋翩的答卷,叠好放入怀中,点了下底下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