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70章 选择只有两个_重生缔造商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坚挺周期能无限延长吗?

  这个问题显然是国内一众新能源汽车厂商头上悬着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无他。

  在自身产业链薄弱...甚至可以说是严重不足,以至于需要外界大量供应的产品建造背景下,再加上国情使然导致的许多额外‘成本’开销,如今随着官方的补贴红利已经落下帷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利润已然是极其有限了,即便是多年发展早已全面成熟的比阿迪,一台车的利润也就几千块

  而这,都还算是好的了。

  因为一些造车新势力甚至都是在倒贴着来卖!

  所以纵观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火如荼,但是抛开筹谋着利用上市进行圈钱之外,真正能够落实到产品净利润上的,没几家!

  就算是有,净利润也是相对较低的!

  若仅仅只是这样的话,或许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尤其是比阿迪这种龙头级别的国产车企还不至于时刻都危机感当头!

  但是——

  在华国市场制造出鲇鱼效应的斯特拉,如今无疑成了许多新能源厂商,特别是比阿迪眼中的定时炸弹!

  并非说对方的造车工艺或者科技水平如何如何,这些就形势而言都还是其次。

  真正让比阿迪不安的,是对方这一竞争对手手里一直都还握着没打出来的王炸——价格优势!

  是的,价格优势。

  以斯特拉在华国市场的利润率来看,平均下来斯特拉卖一辆车的净利润高达好几万。

  这是比阿迪的好几倍,乃至于十倍数之多!

  如此利润之下,斯特拉在华国市场的降价空间有多大?

  毫无疑问这是华国新能源车企都不敢去想的问题!

  别看现如今比阿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狂卷各种排行榜,可这并不能让王川富心安——

  因为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就耀眼程度而言,比起比阿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斯特拉自始至终都还没把‘降价’这一杀手锏给打出来!

  一旦斯特拉高举降价补贴的优惠旗帜。

  以斯特拉的利润所在,就算降价个三两万,单车净赚利润依然是比阿迪的几倍之多,而如果斯特拉的价格下来了,这对国内以他们比阿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而言又将会陷入哪种境地?

  毋庸置疑,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咬牙跟着降价,可那微薄的利润,甚至是一些一直都处于负利润状态的车企,根本就扛不住。

  二:由得斯特拉的单方面降价,不去进行任何跟进,可如此一来跟目送斯特拉蚕食自身的市场份额占比还有什么区别?

  在当下这个信息透明化的互联网时代中,当斯特拉把价格降下去后,那么建立在绝对的性价比之上,他们还拿什么去跟斯特拉争夺市场?

  消费者不傻,支持国货的口号再响亮也好,最终还是得回归到性价比跟产品质量上的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