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_戏装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开延安时,莫青荷带走了三名与他年龄相仿,有过敌后潜伏经验的年轻战士,出于安全考虑,几人化装成收购茶叶的商人,再次踏上南行之路。

  按照老谢的指示,他需要在预定时间之内到达杭州,找到距离沈家老宅不远的一家惨淡经营的茶社,在那儿,他将与一位化名为“胡汉”的上线取得联络,然后在当地共党组织的安排下,掩护沈家老安全撤离。

  据老谢,这个据点已经布置了许久,由于莫青荷对于沈培楠立场的一再担保,一直处于半休眠状态。目前上海战况危急,组织再度启用了茶社的通讯络,一旦杭州沦陷,这批同志将坚守阵地,与日军开展一场新的情报战,而这次的行动,就由茶社老板负责莫青荷与上级的通讯工作。

  一次次空袭让全国都进入了戒严状态,来三四天就可以结束的行程,一行人走了整整十天。越往南走,逃难的百姓就越多,时不时遇见股从战场溃败下来的士兵,一个个灰尘满面,敞着破烂的军装,迈出疲惫的脚步。有些把手吊在胸前,有些拿树枝当做拐杖,额头缠着密密实实的绷带,只露出一只眼睛,麻木的望着前方。

  铁路大多被政府征用运送士兵了,莫青荷一行人只能在台等待,火车一趟趟驶过,赶来支援的百姓蜂拥至台前,将罐头和香烟从车窗扔进去,战士们接过慰问品,眼中却没有奔赴前线的自豪和勇敢,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上海的败局和巨大的人员伤亡让部队的士气日渐低迷,每个人都忍不住揣度,前线带给他们的也许不是胜利的凯歌,更可能是与亲友最后的诀别。

  台人来人往,莫青荷急得上火,抓住一名战士就旁敲侧击打听他的部队番号,一路问下来,他没有找到一个沈培楠部队的人,得到回答十分类似,伤兵们努力的思考一番,大部分只是回答一句不知道,偶尔有人会点点头,他们还在那儿。

  话还没有问完,不远处一名战友忽然双膝跪地,一拳拳砸向地面,发出杀猪般痛苦的悲鸣,他得不知是哪里的方言,但莫青荷听懂了他对日人的谩骂,那已经成了全国通用的口令。接着,他的几名战友把他拉起来,那名战士边走边仰天嚎哭,莫青荷忍不住回头张望,同行的一位化名叫做原野的同志拍了拍他的肩膀“快走,当心被人盯上。”

  原野是莫青荷向组织申请,从延安带出来的人,刚刚从莫斯科护送一名数学家回到祖国,警惕性相当之高,莫青荷立刻会意,朝其余人递了个眼色,四人身形一闪,遁迹在推推搡搡的人群之中。

  历经千难万难赶到杭州,一行人走出车,跟随着满街背着家当准备出城避难的百姓,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遇上了一场骚乱。

  是空袭。

  一阵低沉的嗡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