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九章:虎贲_唐朝贵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陈正泰招募的……竟都是百工子弟。

  直接新闻报里刊载,招募百工子弟从军。

  这消息一出,又是无数人哗然。

  在大唐,军队和后世的是不同的,从宋朝开始,就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可在大唐却是不同,从军是极荣耀的事,只有良家子弟才有次殊荣幸

  一个家族里,哪怕是世家大族,总会有一些子弟翻身上马,去求取功名,倘若立功,则受赏封爵,家族也与有荣焉。

  即便不是世族,这关陇一带的良家子弟们,也打小就在父祖的培养之下学习一些骑射的技巧,他们的人生路径,便是进入骠骑府,而后成为骨干,有的立下功劳,衣锦还乡,也有的碌碌无为,回家继续继承父祖的田产,耕种土地。

  百工子弟算怎么回事?而且还是大张旗鼓的招募,新闻报里登了,这一下子,许多人开始察觉到越发的不对劲了。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百工属于贱业,哪怕是有许多匠人在二皮沟和朔方挣了不少的钱,可是贱业就是贱业,至少是良家子们瞧不起的。

  这么一些人,自小不学弓马,也不好好做工,从军入伍?

  这不是笑话吗?

  这兵员的质量,很堪忧啊。

  而且在人们印象中,百工子弟们的心思多,不似良家子们一般朴实,是要闹笑话的。

  可人们鄙夷轻视也好,其他的也罢,新闻报还是刊载出来了,大力鼓动百工子弟们从军。

  从二皮沟到朔方,甚至是鄠县,这些匠人们顿时沸腾了。

  于是一下子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些事。

  从军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出路,人们也向往着这等事,能从军,某种程度而言,是匠人们地位的提高。

  子弟们有的在家里游手好闲,留在身边也是祸害,倒不如从军一些年,反正有朝廷养着。

  也有一些匠人们不以为然的,觉得这子弟还是留下来接自己的班好,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自己的子弟,总有一口饭吃糊口。

  可他们的子弟们却不这样看。

  百工子弟不是住在乡下,他们往往住在矿区或者是二皮沟以及朔方的作坊区,这里天南地北什么人都有,因为家境还算好,能吃上饭,所以勉强也会接受一些杂七杂八的教育,读新闻报的也有不少,从南来北往的那儿,听了无数的见闻,从新闻报里,又得知了天地广阔,心里早就向往了。

  何况他们住在人烟密集的地方,往往是一窝蜂的玩伴们厮混一起,便疯了似的三五成群的人,四处去打听招募的事。

  陈正泰这个大将军,做的很不是滋味,太闹了!

  薛仁贵和黑齿常之的冷战还在继续,总能看到二人比谁先眨眼,谁尿的比较远之类的小把戏。

  见了这两个家伙,陈正泰恨不得将他们踹飞。

  倒是苏定方气定神闲,他带兵带惯了的,性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