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3章 低级的造假_投行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问了什么问题?”在狭小的会议室中,曹平生朝着已经从东光高电内核会中走出的三人问道。

  “问了应收账款。”王立松道。

  “他们家应收账款什么问题?”曹平生吐出了一口与何羽岩一样的二手烟。

  “应收账款占比有点高,平均在40%至50%左右,高于同行业。”

  应收账款就是企业已经把货物交出去了,但是客户还没付钱的那部分,这是会计学的一个科目,也是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科目告诉我们客户到底还欠我们多少钱。

  此科目相当有意思,因为可以做手脚。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在上市前拼命虚增收入,夸大自己的赚钱能力,在真金白银拿不回来的情况下,是不是只要虚增应收账款就好了?

  因为应收账款不需要钱回来,只需要账面上记着客户还欠我们多少钱。

  但实际上,别人是不是真的欠我们钱,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货物交出去了,甚至别人到底有没有跟我们买货,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就比如李家人卖香蕉,实际只卖出200元,而他们账上偏偏记着某某路过的小丫头也买了他们的香蕉,还买了800元,只是一时忘记带钱,故并没有实际付款,但香蕉已经交给小丫头拎回家了,那么这800元就是李家已经付出了商品或者劳力所应该获得的钱,即应收账款。

  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小丫头买过他们的香蕉,小姑娘这个人,以及那800元的香蕉,都是李家人自己虚构出来的。

  如此以来,实际销售额只有200元,说谎获得的虚增销售额是800元,合计1000元的总收入就“做”出来了。

  听上很棒,如此之好的财务造假手段简直是上市必备。

  只不过,当市场上的所有公司都能想到这个方法的时候,其效力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应收账款会变为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资本监管委员会的重点核查对象。

  一家拟上市公司,或者已经上市的公司,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的时候,若从应收账款入手造假,说真的,有一点低级。

  因为作为投资银行,项目组首先会问:“哦,你说那个小丫头欠你800元是吧?你把她找来,我们访谈一下,跟她本人确认下。”

  会计师此时也插话说:“对对,我们跟投行一起给她寄一个函证,让她签字画押,书面确认金额。”

  保荐代表人会说:“这个小姑娘无缘无故买你们800元的香蕉用来干什么?她一个人吃得了这么多么?不怕坏么?业务的逻辑合理性在哪里?”

  然后券商内核委员会提出反馈问题,请企业和项目组补充落实:“小姑娘欠的800元何时归还?期后回款计划如何?现在已经回了多少?”

  在企业发生上述虚增应收账款的情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