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 冒险方案_山沟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话,大唐王朝的内阁权力就太大了。

  而李轩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身为一个后世人,他很清楚让文官彻底掌控后,自己这个皇帝会变成一个橡皮章,而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因此在完善内阁制度的时候,他也是开始着手完善另外一个部门,一个不嫡属于内阁,而是由他直接掌控的机构。

  这个机构就是翰林院,这个翰林院很早就成立了,一开始的职能就是效仿明朝的翰林院,主要是负责起草诏书之类的普通文书工作。

  但是李轩却是想要让这个翰林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明王朝那样只是官员用来养望的清贵之地,他要让翰林院成为真正的辅助天子处理朝政的私人机构。

  为此他对翰林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下设各科,希望招募一些实干型的人才,用来辅助他处理政务。

  换句话说,他是希望用翰林院成为明王朝里的司礼监,清王朝的军机处。

  改制后的翰林院根据内阁以及军事各部,分别设立各科,比如有吏科、税科等。

  不过虽然名字相同,但是和内阁和枢密院的只能自然是不一样的,这各科的职能只是审读各部提交上来的奏折,归纳重点以便李轩批阅奏章。

  而传统的起草诏书等职能也是依旧。

  如果用后世的角度去看,那么这个改编后的翰林院,实际上就是秘书机构。

  这种秘书机构看上去没有实权,但实际上权力相当大,发展起来后和内阁分庭抗议也不为所。

  所以从一开始李轩就是对这个翰林院进行了极大的限制,翰林院的各科科长,其上限就是四品,任职不得超过五年,不得连任,到期后外调地方任职。

  他需要的只是一群秘书而已,顶多就是还有利用这个翰林院培养后续内阁大臣而已,可不是想要弄出来一群新的‘阁老’来。

  翰林院的改制,只是大唐官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小波澜而已,实际上大唐王朝的官制几乎三天两头就要改一遍,以适应越来越庞大的大唐王朝。

  李轩和文官们忙着做政治上的准备时,军方的将军们也是没有闲着,他们在为渡江而做准备。

  要安全的渡过澜江,难度可不小!

  这河对岸可是有着好几千明军呢,哪怕他们都只是一些炮灰,但是也足以给大唐新军的渡江造成大麻烦的。

  为了避免任何的意外出现,王单旭和郝柏年等将军们是极为的谨慎,已经是连续好几天在忙着准备渡江计划了。

  经过多天的讨论后,这些将军们最终是同意了郝柏年提出来的渡江方案,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分兵渡江。

  当李轩看到他们递交上来的方案后,一时间也是有些犹豫不决了。

  郝柏年的这份计划,看起来好处很大,他们是准备分兵从北侧渡江,澜江渡口这边为中军所在,正面渡江并牵制明军主力,同时派遣第一步兵营、第二步兵营和第一混成等绝对主力以及其他辅助部队组成的主力兵团从三号渡口渡江,而他们渡江后直接切断兴泉府城和澜江渡口处明军的联系以及他们的退路。

  避免澜江东岸的明军看到大唐新军渡江后,撤退到兴泉府城死守。

  是个,这个作战方案的核心并不是渡江,而是包围歼灭明军残兵,并为后续攻打兴泉府城打下基础。

  避免好不容易渡江后,还要面对一个坚城!

  但是这样一来,风险也就加大了,上一次明军自己就是分兵进攻了,难道他们不会有所防备。

  如果被明军伏击了从三号渡口过江的主力,还不如直接从澜江渡口这边正面强渡呢。

  这个作战方案,有些冒险,一时间李轩也是难以抉择!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