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 34 章_恶毒女配咸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八六中文网()

  第三十四章

  杨阁老家向区区一个无名考生发出邀约,而无名考生王右渠,却拒绝了邀约。

  他说无功不受禄,他也并非杨阁老门生,自然没有理由住杨家。

  杨家去的人,笑着解释说:“乃是汝父的缘故,我们家老爷才请郎君过去住。”

  提起父亲,王右渠脸色越发凛然,他道:“多谢抬爱,我在旬礼胡同住着挺好。”说完,他就把门关了。

  杨家管事都茫然地笑了。

  堂堂阁老府邸,多少人想高攀都高攀不上,这小小考生,居然不肯去。

  元若枝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懵了。

  她没想到王右渠骨头硬成这样。

  元若枝吩咐玉璧:“去开库房的门,我去库房里找一本书。”

  库房里全是母亲留给她的嫁妆,其实里面根本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多的只是孤本古籍罢了。

  这些全是她外祖父留给母亲,母亲留给她的。

  孤本古籍对一般人来说没有用,但对读书人来说,再珍贵不过。

  元若枝从郞氏留下的书籍中,找到了一本王文生给《尚书》做的注疏。

  科举考试考四书义、五经义,其中经科只需择选一经作为本经参加考试。

  历来考生之中,择取《诗经》、《春秋》者最多,相对而言择《易经》的人比较少,而择选《尚书》的人更少。

  择《易经》者少,是因为《易经》很难。

  择《尚书》者少,是因为《尚书》可以参考的资料很少,古往今来,为《尚书》注疏者,并且被朝廷认可者,屈指可数,考生能学习的内容与深度着实有限,取中难度远远大于其余四经。

  而王右渠正是另辟蹊径,本经正是择取了《尚书》。

  元若枝从库房里找到了王文生的注疏之后,稍做打理,便带在了身上。

  她以去书斋为借口,叫人套马出门,先去了清疏斋,与邓掌柜一起换了临时雇的一辆车,去了旬礼胡同。

  元若枝在路上就同邓掌柜商议好了说辞。

  邓掌柜不是个圆滑的人,但是依葫芦画瓢他还是会的,他背熟了元若枝教的话,便捧着王文生的注疏翻看,边看边不停赞叹:“这本注疏我科考的时候,便听说过,不过我本经不是《尚书》,并未真正见过。这么多年以来,我还以为这本书只是传说,想不到真的有。”

  元若枝微微笑道:“王文生为《尚书》注疏的时候,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如果不是王家出事,他这本书应该会一直传下去,并且作为官府认定的《尚书》注疏。我外祖父爱收藏书,这本注疏算得上《尚书》注疏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他也收藏了一本。”

  邓掌柜艳羡道:“这注疏上面,还有老太爷的批注……”

  想当年,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