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重视瘟疫于防治_因我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万没想到居然从皇帝口中,听到了自己的表字,吴有性有些惊讶,起身恭拜道。

  “不曾想,区区薄名,竟入陛下之耳。”

  你怎么会是薄名呢?拜后世电影《大明劫》所赐,吴又可的名字,朱由桦记得老清楚了。眼前的老大夫,那可是人间至宝啊!

  其人对于明清易代之间,在整个国家广为传播的瘟疫有了全新且独到的了解。并在潜心钻研,认真总结之后,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强调如今这种病属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一yin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伤寒病绝然不同。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由桦穿越来以后,亲眼见到整个中原,瘟疫横行,地方上的百姓死伤枕籍。很多地方甚至合门死绝,无人收埋。这两年情况虽然有所好转,可是还是有瘟疫时不时的爆发。

  包括湖广、浙江、南直、江西、四川等省,几乎都有瘟疫的情况禀报上来。有些地方可能和大顺军在北方京师感染了鼠疫等疾病,一路南下携带而来有关。有些则是因为战乱、饥荒和屠杀导致的社会崩溃有关。

  反正瘟疫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消灭,眼下虽然已经过了年,可是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个地方正在酝酿着大疫,只是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而眼前这位吴有性,却已经大致梳理出了防治瘟疫的办法和措施,只要善加推广和利用,绝对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

  “先生在吴中经历大疫,确有防治之法?”朱由桦称呼也变了,人家是有本事的人,尊敬一点也是应该的。

  “学生不敢,学生不敢,约七八岁前,吴中确实一场大疫,城中死者三四万,乡野死者亦有三四万。若说防治之法,学生已然条目清明,列于《瘟疫论》中,愿呈陛下御览。”吴有性见皇帝对自己的著作真的很感兴趣,心中也是欢喜。

  虽然医生是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的一种职业,但是在明代,因为户籍制度,许多医生继承自蒙古时的奴隶户。社会普遍对医户的观感较差,认为属于贱民。虽然后来因为天下承平,许多仕途上无法寸进的读书人也进入了医药领域,使得这一群体逐渐变得正常起来。

  甚至有什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前代还有李时珍这样的名医出现。但到底还是被读书人认为是逊于儒学的东西,属于下乘,不大乐意推广宣传接受。

  原以为朱由桦也是用得到的时候呼来,用不到的时候挥去的人。没想到居然这般上心,吴有性知道机会不易,一定要把握住。

  “《瘟疫论》可曾带来?”朱由桦很想瞧一瞧这个防治传染病的重要历史材料。

  “就在钮将军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