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1章 孩子长大了_我在古代开书坊(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凌霄乘轿来到东华门外,和其他参与四部总集工程的大小官员一起进宫,来到文华殿内。

  文华殿位于午门以东,与武英殿相对设置,本是属于太子观政之处1,但因为元若帝多年并无所出,所以闲置下来,给翰林院和百工所修整文书的编修、工匠使用,内藏珍品无数。

  官员们和民间藏书家代表在小太监的引领下进入文华殿,宋凌霄走在队伍中间,看见轩昂辉煌的雕梁画栋,还有那高大广阔的穹顶和一根根大圆底座的梁柱。

  其他人多多少少都露出些敬畏之色,对这皇家建筑惊叹不已,也被它代表的皇家威严所慑服。

  宋凌霄心中想的却是陈燧那句“因为要从南洋运木头修宫殿”。

  他毕竟不是封建时代的人,对皇权的代入感没有那么强,看到这样雕梁画栋的景象,却只能想到陈燧还有许多许多人在前线英雄奋战,最初的动因不是为了保护百姓,而是为了给皇帝修宫殿打开运输通道很真实又很荒诞。

  宋凌霄跟着众人拜下去。

  “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山呼万岁中,元若帝终于从漫长的不理朝政中抽身出来,献出了宝贵的一次露脸,长期的服食“仙丹”,使他的面色呈现病态的红色,说话也不似以前那样声若洪钟了:

  “众爱卿,平身。”

  平身的是官员,宋凌霄这样的草民还在地下跪着,他前面站了一排人,把他挡得严严实实,他稍微挪动了一下膝盖,从地砖缝上把膝盖头子挪开,把自己弄舒服点。

  宋凌霄听见傅玄先向元若帝介绍了目前四部总集工程的总体情况,而后叫沈冰盘出来讲细节。

  沈冰盘首先讲了截止目前的成绩,主要是找书情况,对辰岳大典的整理,和对整个四部总集规模的预估。

  “整体大约分为四个步骤”

  “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预计编修队伍包括总纂官、总编修、总校阅和三千名左右擅长馆阁体的抄写人力”

  宋凌霄听着耳熟的话一个一个往外蹦,心中不由得好笑,沈冰盘还真是会“博采众长”。

  “嗯,沈阁老做得不错。现在找到多少书了”元若帝有些疲倦地问道。

  “现已厘清内府藏书、国子监藏书、京州各大书坊藏书共计一万三千六百六十五种,距离计划中的三至四万中还有一定空间,不过,在书籍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历代所有的全书总集类工程,”沈冰盘顿了顿,朗声说道,“尤其是其中四十种失传书籍,是辰岳大典亦未收录的重要经学著作、先贤遗珠,已于近日找到。”

  元若帝终于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打起精神:“哦那倒是不小的功绩。”

  沈冰盘立刻下拜道:“都是托皇上的洪福,否则,这四十部辰岳大典都未曾收录的失传书籍,怎么会突然在皇上要做四部总集的前夕现世皇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