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七三章 赵曦之意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朝堂仿佛昨日官家的提议没有过,该干嘛的还干嘛。

  只是,《时论》抵报却在正版刊登了官家关于漕运改革的提法。

  一时间,整个汴梁热闹了。

  “富相,《时论》为何刊登内阁尚未议定之事?”

  韩琦自己还没想明白,还不能在漕运改革事务上参言。

  可这事就这样公之于众,让他们这些内阁,就失去了先机。

  “稚圭,这是副刊,也就是今日早上才刊印的。这是官家恩准后,老夫与尧夫审核准许的。”

  事实上是,富弼一大早被官家召进勤政殿,同在的还有总监察官范纯仁,以及曹家太尉。

  说白了,这就是官家要这样做的。

  至于说审核,富弼确实也是审核了,只是对措辞斟酌了。所以,《时论》刊登的就成了一种提法,而不是朝廷的议定。

  富弼之所以同意,也是觉得这样先放出风来,可以让各方都有所准备,即便是不合适,或者会引起动荡,也好在朝廷议定之前叫停了。

  还有一层意思,朝野流传着太子遇袭事件,官家之所以如此着急表态,一定程度上是对太子遇袭事件的反应······大理段氏,可以让其消失,让大理政权从此不存在了;参与的官员可以剥其出身,乃至惩之于牢狱。

  漕运呢?参与了太子袭击事件,可漕运相关几十万人,官家不能弃之不管,可又不可能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所谓断人财路,便是官家如此做所包含的意图。

  富弼不想反对,也不能反对,在太子遇袭大事件的前提下,任何臣工反对,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富弼倒不是对权利多贪婪,而是,富弼也觉得漕运需要整顿了,已经有意掺和大统继承了,也就是漕运这个国朝不可忽视的势力,越发有野心了。

  其实,对于赵曦而言,要说有迁怒漕运所有人的想法,他还真没有,不过是借个势,找个由头,他做事一直是这样的。

  之所以如此着急,是赵曦明白,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比所有人都聪明。大宋作为历史上商业最为活跃的朝代,赵曦认为没人想到深层次的意图。

  他仅仅是因为多了千年的见识而已,谈不上比大宋的朝臣和商贾就高明。所以,他希望在大多数人反应过来之前,将此提法变成事实。

  只要走出第一步扑卖,接下来便会是相互竞争的局面,届时,事态将会有它本身的特征和惯性去推动,不由人的思想转移。

  在汴梁城里将漕运事务吵翻天的时候,赵曦在勤政殿召集了几位臣工······吕惠卿、薛向以及工坊城的几位。

  “没人多说什么吧?”

  赵曦问的突兀,可没人觉得突兀,都清楚官家指的是什么。

  赵曦感觉,能窥明白自己意图的几位,他都召集过来了。

  “回官家,臣未曾与人议论过此事······”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